
年催收26亿元的消费金融公司都在用,这种催收方式已成大势所趋!| 法律顾问
2021-07-29
关注并将「同道摩金」设为🌟 星标 每晚8-9点准时推送哟~ @商业精英和企业:
01
据统计,2020年,消费金融公司法律诉讼累计超过10万件,涉案总金额达26.05亿元。另据企查查数据,当前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涉及的司法案件中,超过90%属于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些大型的消费金融机构,最近一年内司法催收案件达到5-6万的量,相比同期有很大幅度的增长。
是什么促成了这一变化?
一. 个人信息保护法即将出台
在过去,第三方收账公司会通过爬虫技术,获取债务人的电话、通讯录等个人信息,获取到数据后,第三方收账公司会采用短信及电话轰炸、爆通讯录、泄露信息催收、P图等方式进行催收。这无疑已经越过法律红线。
即将出台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让催收业务如履薄冰。过去“夺命连环Call”等暴力催收方式,显然已经行不通。
△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 非法催收严监管,打黑除恶常态化
实务中,有很多第三方收账公司采取非理性的催收方式,引发了众多暴力催收恶性事件,社会影响恶劣。2021年5月25日,人民网就发表评论称“要用法治杜绝催收非法债务!”。
对此乱象,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定、通知和意见。当中最具威慑力的是2021年3月1日正式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将“催收非法债务罪”正式列入刑法,明确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催收高利放贷等产生的非法债务,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催收非法债务罪”首个判例也在今年3月落地:
在个人信息保护法不断落实及国家层面打黑除恶要常态化的大环境下,催收行业的合法合规性要求越来越高。监管高压下,逾期债务的催收业务正逐渐向司法手段过渡。越来越多债权方将债务人批量告上法庭,用司法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02
法律顾问精细化指引
其实,无论是自催还是委托第三方收账公司催收,无论是传统的人工电催、访催、智能催收,还是渐成趋势的调解、仲裁、诉讼,目标在于实现收益的最大化,风险的最小化。
因此,关于【催债】问题,对于商业精英和企业而言,需要构建两个方面的框架性安全:
其一,【催债】的“债”,要保障其合法性;也就是这个债要受法律保护。常见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1 这个债务可能是赌博、高利贷、不当利益之债等等;这类还是显而易见不受法律保护之债;
2 然而,实务中除了这些非法债务之外,还可能存在欠债的事实,但无法证实欠债原由或欠债事实,而让这个债无法受法律保护;
3 或是这个债本身是存在的,虽因商业约定但自身设计问题而不受法律保护,例如有Boss声称“我投资这家公司,不论经营如何,但每年必须保证15%的利润回报”,这种商业约定直接在合同陈述,就会在法律上不受保护的风险等等;
甚至为了表面形式的合法,采取虚假诉讼,一旦爆雷,甚至可能触犯刑事责任。
//
其二,【催债】的“催”,要保障其合法性。
实务中确实存在很商业精英和企业委托第三方收账公司催收款,佣金高达30%;于是利益催促这些收账公司可能就会采取恐吓、跟踪、骚扰他人,或直接到他人住宅长住不走,或将债务人带到宾馆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甚至出现使用暴力手段;
这些第三方收账公司的行为和委托方轻者被追究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甚至共同构成刑事犯罪。
被他人拖欠款,是一件很烦的事,尤其是那种恶意拖欠;很容易引发债权人的不满情绪,这种不满情绪也会容易让债权人“情愿承担更多成本”找第三方收账公司“出口气”;凡用不理性的方式对抗不理性行为,势必要引发更多冲突,也会极易造成更大矛盾,也会发生更大伤害。
//
随着司法实践的“执行力度”不断强化,从强制走向强破,以及个人破产的立法;开始有更多的商业精英和企业,委托专业律所采取非诉和诉讼法律手段,精细化作业方式催债;
而且更重要的是,将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前移,甚至从洽谈签约开始,从而真正在法律基础上保障账款安全,催债效益得到提升,而且还降低了自身成本。
在这个人人欠钱年代,商业交易已从账款催收合法到交易防控前移,交易合规已成为每家企业下个十年必做的功课。
不论是商业合同的精细化管理,还是应收账款清收的精细化作业,一切皆是尽最大努力提升商业精英和企业经营的效益!
扫码联系摩金
0756-3366128